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 读书札记

【】念头:由作者介绍而对其经历略感兴趣:钱穆17岁因辛亥革命中学辍学,18岁当小学教师,延续10年,在28岁应聘至厦门集美,此后8年,先后在厦门、无锡、苏州担任中学教师,至35岁。1930年,北上受聘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燕京、北大、清华、西南联大,1949年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1990年以95岁高龄过世。观其80岁作品《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古文功力远超绝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的学者,鉴于他只受过中学教育,后来的史学研究、文字功力,大概率都是自己摸索积累而成,与史学国学间高低前行,终成自家体系。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钱穆) 读书札记

‘先父起身,靠高枕而坐,见来者,拱两手曰:"来生见。"又有店佣,有家仆,亦有不相识者,闻声登门,先父亦皆拱手语此。及十时,先父曰:"余行矣。"遂瞑目。’
【】念头:钱穆老爸类高僧修行,可知圆寂时辰;亦有高士风范,往生前心平气和,此等事不常见,可称传奇。

‘一九一二年春,先兄易名挚,易余名穆,六弟名艺字漱六,八弟名文字起八,皆先兄所定。先兄长子名伟长,则由余所定。’

【】念头:钱穆名字是他哥定的,他哥儿子钱伟长,两者皆为精英,可见家族人丁兴旺之必要。

‘盖其时半农大名满天下,故不愿谈往事。又知余与彼意气不相投,不堪相语,故亦不提其新思想。此后遂不相往来。后暑假半农去内蒙古,受疟蚊咬中毒,归不治。余挽以一联曰,人皆认之为半农,余独识之是寿彭,亦纪实也。’

【】念头:第一次知道了刘半农和钱穆旧相识,凡相识于微处之旧人,发达后少有相亲,能泛泛之交亦不易。此处‘疟蚊’或为‘蜱虫’,概因草原之上感染类疾病,能引起死亡者,多为‘蜱’而非‘蚊’,现在去草原长居短游,也以打疫苗为好。

‘盖公之游学日本,其时日本有信仰共产主义大师河上肇,国人周佛海等皆出其门。’

【】念头:周佛海在日本学习马克思主义,看起来也是一个历史荒谬,大概率原来是‘精致’文人想混个文凭,却冥冥注定‘脱共向国,离国投日’的人生,非留日学共也不可能从政,非精致利己不足以‘三叛’,以现在角度观之,无非一个精致利己的文人,所谓名校中有大把人在,谁知道下一次历史浪潮,会把谁变成周佛海呢。

‘越旬日,毓寿忽来余舍,面有不乐。余问之,言,上课第一堂即是解剖,讲台桌上一死尸,见之惊悚,昼不能食,夜不能眠,精神不支,欲退学。’

【】念头:吾年少时亦读医科,第一学期即安排解剖,一节课毕,满鼻子甲醛味,如课后恰逢午饭,那一定是见不得红烧肉的,红彤彤的肥瘦相间,皆如泡过福尔马林。现在想想,一群16、7少男少女,稚气方退,懵懂乍成,开始一学期就见大体老师,确实容易导致学生们心理受冲击,但凡不坚强的个体,多少都会埋下变态隐患。

‘余自一九一二年起,在秦家水渠、荡口、梅村、后宅四处小学,辗转十足年有半,余年亦二十有八岁矣。’

【】念头:俯仰起居,饭食收洗,皆是人生。钱穆花十年青春于小学,此中态度,可作为吾等指南。之前偶有悔责,假想若自己不花费如此长的时间在国内外求学,则能在经商赚钱方面成就如何如何,对比一下,发现此种想法也是妄念,某件过往、某个抉择,并没有平行样本可以对照,既无参照,如何对比,既无对比,何有高下,无非这也是它,那也是它,人生之逆旅,一条命而已,悟了此处,悔责自通透。

’时子泉已在上海圣约翰及光华大学任教,...... 时其子钟书方在小学肄业......其时钟书已聪慧异常人矣......曾一度与余同在西南联大任教。后随其父同任教于湖北省之国立某师范学院。然与其父为学意趣已渐相异。...... 时子泉决意仍返湖北,而钟书则改在上海任教,两人对时局意态不同。两人同治文学,而意态亦不同。钟书亦时称余言以微讽其父。‘

【】念头:近期读书,有几本涉及国共转换的特殊时期,看了多个名人经历回顾,明白了他们在这种时期的变故,或身不由己,或意态选择,后续当然各有故事,学习到了不少。但如果说尚未能领悟到的,个人偶尔会想,这种大变革时代是否存在某个判断原理或规律,能够帮助我通过识别社会中的种种蛛丝马迹,做出一个最优化的选择?

【】念头:此处恐极为不易,看建国前后,有名士离乡去国,亦有名士想建功立业,聪明如钱钟书父子者,也是意见分歧。此处或有点像AI时代之前的围棋,开局布阵,各有流派,皆盼能谋局长远,然结局必然是有输有赢,但AI成熟后,每步棋只取胜率最大的那步,如此积累,最终全胜。然人生无常,恐不类棋,倘若每步只选最优,最后蓦然崩局者亦数不胜数,比如说周佛海的三姓家奴,比如说各王朝的更新换代,历史上的皇朝更替,基本都是一帮子聪明人制定一堆最优的方案,而最后把本朝给搞完犊子了。

‘余在北大任此课时,又常有日本学生四五人前来旁听。课后或发问,始知此辈在中国已多历年数。有一人,在西安邮局服务已逾十年,并往来北平西安,遍历山西河南各地。乃知此辈皆日本刻意侵华前之先遣分子。并常至琉璃厂、隆福寺,各大旧书肆,访问北平各大学教授购书情形,熟悉诸教授治学所偏好,以备一旦不时之需。其处心积虑之深细无不至,可惊,亦可叹。’

【】念头:日本人群体性格如此,现在亦然,此调研之精神,却也值得借鉴。

‘余住马大人胡同,近东四牌楼,师大校址近西四牌楼,穿城而去,路甚遥远。余坐人力车,在车中闭目静坐,听一路不绝车声。又街上各店肆放留声机京戏唱片,此店机声渐远,彼店机声续起,乃同一戏,连续不断,甚足怡心。’

【】念头:此时为1931年左右,北平能有此景,亦能大致反映街头生活。

‘鼎宸岳母乃山东主席王耀武之母,某年卒,余夫妇赴其家吊唁,此为余至鼎宸家之第一次。乃知鼎宸来港,本顶有一层楼,因日用不给,将此楼诸室络续出租,仅留沿街一廊有檐有窗,自供居住。仅一床,供其岳母卧宿。鼎宸夫妇则睡行军床,晨起则拆去,为一家饮膳起居及鼎宸读书之所。余初不知其生活之清苦有如此,而勤学不辍,绝未有一言半辞吐露其艰困。乃大敬之。亦新亚艰困中所特有之一例也。’

【】念头:按现代北方的称谓,此关系应为山东省委书记的连襟,落魄时在香港也只能住真正的弹丸之居。人生起伏古今皆有,精英贵族亦是常见,落魄时无非逆来顺受,自强不息,由此观照自身,切莫常常自怨自艾,当应对有序,直面高低起伏。

‘暑后,美琦转学台北师范学院,即此后之师范大学。一九五四年暑毕业后又来港,遂又得日常相见。美琦以余胃疾时发,久不愈,学校事烦,一人住校饮食不宜,乃慨允余缔婚之请。于九龙钻石山贫民窟租一小楼,两房一厅,面积皆甚小。厅为客室兼书室,一房为卧室,一房贮杂物,置一小桌,兼为餐室。婚礼在九龙亚皆老街更生俱乐部举行,仅新亚同事眷属共十余人参加。时为一九五六年一月三十日。’

【】念头:一九五六年钱穆或60岁有余再再婚,小妻子为大学刚毕业年龄,至多25岁上下,钱老老骥伏枥,梨花压海棠,当为我辈典范,十五先生当学而实习之。

‘余自办新亚,与香港教育司时有接触。前为高诗雅,继任者为毛勤。而高诗雅任职时,毛勤即为之副。故余与毛勤交接为特多。高毛两人皆久居港地,通达中国社会人情,对余皆具礼貌。及中文大学成立,特授高诗雅以名誉博士学位。’

【】念头:也是首次得闻,新亚学院为香港中文大学前身。

‘美国人过的是忙碌人生,...... 美国人事多情少。...... 故美国人对其居住之四围,乃一环境,无情可言。...... 读其地方报,篇幅亦八张三十二面。但多地方琐事,少全国性新闻,世界性新闻更少刊登。...... 可证美国人对其外围世界情势亦未有多大兴趣。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亦庶近似。'

【】念头:这个时代的美国人大多数,大概率也是如此,对中国有兴趣了解者,恐亦寥寥。所谓’美帝霸权‘,基本都是宣传给国内老百姓听的,美国老百姓对国际大事的关心,估计都比不上北京出租车师傅。

’美国历届总统竞选,黑人必获优待,以期获得其选票。然黑人之政治地位日升,而社会地位低落如旧,黑白界线终难泯除。他日黑人生齿日繁,选票日增,当可竞选任大总统,此亦美国一大隐忧也。‘

【】念头:钱穆看事断事,颇有章法,其推测已成现实。鉴于他人生所获,皆从国史中来,大概率是巨量的史料支撑,加上自己沉浸多年的分析重解,自成了一个理解世界的体系。若果然如此,十五先生当思考钱先生为何会有这种能力,学而实习并养成之。

‘及抗日军兴,避至昆明,时欧洲第二次大战继起,意大利之法西斯,德国之纳粹,对国人向所崇奉之英法民主政治多肆抨击,乃知即在近代西方,尚多壁垒相峙。而其时如西南联大师生,亦已有尊美尊苏之对抗。而于重庆中央政府外,更有趋向延安,自树敌体者。国内纷呶,已有与国外混一难辨之势。’

【】念头:我想求证的,比如说,钱穆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中做出抉择倾向的。翻书至此处已然明白,如此人物,绝非只埋首经书,定早已在心中反复衡量局势情形。我想学习到的,最珍贵的核心,是如何历经年之剧变,仍稳步而前行,其中关节,绝非字面如此之轻易,大约是有某种体系在,也是渴望能建立之。

‘余枯坐无聊,偶有所思,率常执笔,随意所至,随写随息。一上午可得四五百字,上下午可得八百一千字,连续四五天成一篇。’

【】念头:可借鉴之,现有AI、录音转文本,效率应远胜彼时。


湖上闲思录(钱穆)读书札记

【】念头:感觉颇似哲学小文的集合,风格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略同,从其题目可见一斑:精神与物质、情与欲、理与气、阴与阳、艺术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