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把写作当手艺,而非造巨著——《高效写作》札记
来源:《高效写作》(乔利·詹森)
1 文思与枯竭的常态
“我们可能会在文思泉涌和下笔如枯之间摇摆,也可能搜出一个边边角角的话题,凑出一篇越写越没劲的论文。”
- 念头
颇深有同感——写作情绪本就是波浪。
2 学术=99.99%匠人+0.01%天才
“工匠”精神提醒我们:学术是一门技艺。
- 念头
早点承认“我只是个靠手艺吃饭的匠人”,反而轻松。年少无知的时候,以为科学需要天赋、努力,以换取突破的概率,蹉跎至中年,才渐渐面对’也是个匠人’的事实,也许早点醒悟早点舒服。所谓科研从业者,99.99%都是混口饭吃,剩下个0.01%能更新知识前沿就可以了,而且这已经是非常乐观的估计了,想想看,全球科研人员不得大几百万?假如有700万的话,那0.01%就是700个,显然是个很高估的数字,想想还活着的诺贝尔奖人数,估计不到350人,再想想整个物理学科,也就是建立在几十个人的科研活动之上而已。
3 巨著神话的毒害
“学院最大的写作神话是‘写出影响巨大的巨著’。”
- 念头
确实对,最大的害处就是幻想弄一个‘惊艳’的文章出来,现实里,能够循规蹈矩的写完一个文档就已经不错了。幻想惊艳全场,不如按部就班把文档写完。
4 驯服技巧三件套
- 建立项目盒子
- 使用通风文档
- 每天只写15分钟
- 念头
等同于卡片笔记,可用语音、备忘录+AI整理。先坚持15分钟,再慢慢加量。
5 恐惧的真面目
“几个月都在准备却写不出综述?怕的不是漏文献,而是读者即敌人、被揭滥竽、写不出巨著。”
- 念头
凡事随缘,不要做自我加压的傻X,写点东西记录自己,免得‘遗忘了很多念头’的遗憾,‘灵感、念头’这种东西,跟雄激素一样,年轻时经常分泌不注意珍惜,年老了预振不能,常遗忘常懊悔。
6 写作心法
本书建议:感兴趣、勤动笔、压力小。
- 念头
对个人来说,后两个仍需要进一步改善,现在AI可以记录口述,易化了写作压力,此外只要嫑想着‘流畅优美’,甭自我加压,何妨多写写打发时光。
7 海明威停笔法
“写到还有精力、意犹未尽处就搁笔。”
- 念头
找到固定时间段,哪怕几分钟口述。停笔点设在“还有话说却暂时想不起来”,给下一次留钩子。
8 迷失期间不要停
“她已经知道,只要继续写下去,必将柳暗花明。然后,她可以修订迷失期间写出来的东西,或者直接扔掉,因为她已经知道真正想说什么了。”
- 念头
重要的是保证这个连续性,哪怕是‘瞎写’,总会有用,可以不用,但最好是保存,电脑空间那么大,放着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