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收藏问题,而非收藏答案——写作即工程的札记
来源:《写作这门手艺》(普林斯顿大学写作课)、《写作是门手艺》(刘军强著)
1 把写作当工程
“一开始要做的,是确定主题和收集材料,并以此为起点,进行结构的安排。你先摆上一大堆笔记,接着就要琢磨,用这堆笔记来做点什么,绝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 念头
这个策略挺有用的,帮助转换了思路。如果决定‘’职业性‘’的写东西,还是与应考般的‘’命题作文‘’有非常大的不同,前者更像建房,找个地基、材料收集、设计图纸、使用工具、雇佣工人(如必要,比如代笔、编辑、打字等),应作为一个工程来对待;而根据‘’命题‘’去写,就好比根据念头去想象一个空中楼阁,可总不能拿着念头去实施,比如谁都想在山清水秀的地方整个别墅,可没钱没宅基地,钱物皆无,能盖个毛房,这个念头也只能落在图纸上。
2 沙漏式写作
“写作老手都知道,写长容易写短难,复杂容易简单难。古今中外,物以稀为贵,文以短称绝。”
“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收放的过程恰似一个沙漏,因此这种写作方式也被称为沙漏式写作。”
- 念头
这是个战略性的启发,余40岁之前,接受的是西医教育,研究的生化分子,虽有组学的概念,但总体上是‘’专业、细分、往吃透一个行业里走‘’;近年来愈发感到这或是空耗资源,尤其是对于国内股市,没必要限于某一行业,也无需过深专业知识,鉴于结合了国内特情的市场,高中的统计学知识也就够用了,只是把这些统计认知比较所有行业即可,国内市场够大,东啄一口西叨一块,足够自由,何须做到啥‘’高精尖、高大上‘’,钱堆到一定程度了,自然会多种方式装逼。
3 收藏问题,而非藏品
“我建议你开始收藏问题。别人收藏名烟名酒,要么是古董字画;作为穷书生,我们既无资财,又无地产,所幸脑子的空间免费使用。索性我们就收藏问题吧。历史上有五花八门的收藏,但收藏想法和问题的还不多见。”
- 念头
可以借助纸笔、手机、电脑、网络,现在有AI,即便把不同格式的文本、音频、视频丢给它,依然可以快速整理成个人的收藏宝藏。
4 李贺诗囊的现代版
“你可以借鉴李贺做诗囊的做法,建一个问题囊,收集别人的研究问题和自己想到的有趣现象和各种奇思妙想。日积月累,你才有希望成为“问题青年”。”
- 念头
同‘’卡片-写作‘’那篇的主张有些相似,与自己目前刚开展的‘’手机录音‘’、‘’读书筏喻‘’也有相似;现在有AI的辅助,方便多了,不必过于犹豫格式统一、费时整理之类的,完全是一个可以大量记录的年代。
5 用科技降本增效
“如何降低笔记的时间成本?我用语音输入法:看书时用荧光笔和便签把精彩的、可用的部分标记下来。看完后,我再用语音录入法把这些引文和批注录入电脑。语音输入会有些差错,但是总比一个一个字码进去省力多了。总之,一定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为自己省力。”
“你会发现学校之外的工作跟写论文有相当多的共同点:都需要敏锐的问题意识,勤奋地文献开矿和资料收集,以及“愣头青”式的斗志。”
“别人的漏洞就是我们的生计。”
- 念头
写作如是,量化何曾不是如是:提出假设→文献/数据开矿→“愣头青”式投入,每一步都可按小试-中试-扩投的节奏迭代。这个还是要结合自身的‘研究+工业+项目’的经验,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应该是超过99%群众的。
6 马奇故事三原则
“激起兴趣、易于理解、足够可信。”
米开朗琪罗:“石料浪费越多,雕像越显高大。”
- 念头
原材料/数据之类,越多越好,可以删减,远胜不足,原始材料越多,删减总比匮乏轻松,数据堆得够高,好故事自然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