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让 AI 做卡片,让大脑留索引——《卡片笔记写作法》札记

来源:《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申克·阿伦斯)


1 三类笔记,一条流水线

类型 作用 去向
闪念笔记 Fleeting Notes 临时提醒 1–2 天内清理
文献笔记 Literature Notes 用自己的话精炼摘要 汇入文献管理系统
永久笔记 Permanent Notes 可永久复用、以出版标准书写 存入卡片盒
项目笔记 Project Notes 仅服务单一项目 项目完结即归档或丢弃

2 把科研流程搬进写作

“选定主题 → 规划研究 → 开展研究 → 开始写作:无论是根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术技能与学习中心建议的十二个步骤,还是根据威斯康星大学写作中心建议的八个步骤,大致的顺序都是一样的——选定写作主题,规划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开始写作。”


3 别做计划,做专家

“真正的专家不做计划:遗憾的是,人们组织写作最常见的方式仍然是制订计划。虽然所有的学习指南几乎都推荐制订计划,但这无异于把自己限制在既有轨道之上。不要制订计划,要做专家。真正的专家不做计划。”


4 7±2 与心智负担

“我们最多可以同时在脑海中保存 7±2 件事。”


5 启蒙的勇气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康德


6 芒格思维模型

“不要只有一把锤子,而要有一整个工具箱。”——查理·芒格


7 AI × 卡片盒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