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路(史明智)读书札记
【】念头:书里谈了几个家庭,反应了那个时代的特点,比如‘户籍制度’、‘强拆’、‘传销’、‘非法集资’等。作为一个中国人,每一件事情多少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感受。书里大多谈的是2010之后几年的事情,处于胡退习上的时期,感觉比自己经历的,叙述的更加贴近社会现实。老外的非虚构文学作品,非常擅长从小的具体人或事入手,逐步推进,值得学习。而想想自己的那几年,相当模糊,有时是太过草率了,2011年回国后那几年,可能精力更多的集中于小孩的出生和成长,对社会的感受,还比不上一个老外,也是很有意思能读到这本书,似乎帮我补全了那段记忆。
鱼翅与花椒(扶霞·邓洛普)读书札记
‘不仅是旅行,在中国的生活大体上也是这样子。...... 要是你遵守各种条条框框,通过官方渠道办事,...... 那几乎每走一步都会遭遇挫败。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仿佛整个体制的设定就是对任何要求说“不”。然而,要是走别的渠道,中国又仿佛是个“无政府主义”的地方。这里的“无政府主义”是个褒义词:一切皆有可能,你只是需要一点临场发挥。’
【】念头:在过去,在现在,以及在以后几十上百年,大概率仍然会如此,老外身为局外人,看的相对清楚。
‘在炕上度过了这么多个晚上,和家里的女人们睡在一起,偶尔还得和女性访客挤一挤。早上,我把水倒进脸盆架上的盆子里,洗漱、穿衣服、脱衣服的时候都有人新鲜好奇地来围观。就连去方便的时候,也是在果园旁边一块专门的空地上,家里养的驴子站在一边温柔地看着我。’
【】念头:曾经以为故乡的生活,有着种种不便与不堪,往往选择性的失忆,毫无道理的羡慕远方;直到不惑,5年欧洲5年港澳,南北生活屡受挫折,才醒悟那片叫做‘北方’的地方,燕赵鲁齐,晋韩秦魏,哪一片有黄土的平原上,没有这样的类似情节,那么一大片的地方,从古至今的人们都这样的生活着,如果有幸,都会期望这片被压榨尽的、被桎梏深的乡村,能够变得有青树绿水、能够体验到怡然自乐、能够共享前沿的便利与文明。
在中国屏风上(【英】毛姆)
‘“你们凭什么相信你们要比我们高出一筹?在艺术和学术上你们就胜过我们?难道我们的思想家不如你们深刻?难道我们的文明没有你们的文明那么复杂、那么深奥、那么精细吗?...... 那为何白种人要瞧不起黄种人呢?这要我来告诉你吗?因为白种人发明了机枪。那就是你们的优势。......你们认为我们得用很长时间才能学会吗?当黄种人能够造出跟白种人同样精良的枪炮并射击得同样准确时,那你们的优势何在呢?你们诉诸枪炮,你们也将会由枪炮来裁决。”’
【】念头:这是毛姆拜访辜鸿铭时候,辜说的一段话,大约在100年前。对于今天中国的精英们,这种想法非但不过时,而且大约摸在占据主流,如果世界的底层一如既往由暴力来裁决,那么放在 AI、无人机、量子的时代,也会出现‘机枪’一般的暴力工具,也会出现基于该工具而出现的文明逼迫。
‘一匹毛色光洁的骡子,拉着一辆北京来的轿车缓缓而行。车篷是淡蓝色的,硕大的车轮上装饰了一圈钉子。赶车人坐在一侧的车辕上晃荡着双腿。正是日暮时分,在一座寺庙那金黄、陡峭而奇异的大屋顶后面,夕阳将天边染上一抹红色。’
【】念头:100多年前的毛姆,写景写人皆有画面感,即便是翻译过来的文字,仍然能回溯一下原文带给读者的感觉,与之前几本老外写中国的书一比较,非常明显的能感觉到差距,名作家之所以为名作家,确实有天赋在,那几个后辈的老外,写作均有套路,少了这种细处。